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淮安设立法润淮商司法服务中心

  淮安设立法润淮商司法服务中心

  近年来,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始终将服务民营经济作为司法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淮安中院于2025年7月正式在全市两级法院设立“法润淮商”涉企司法服务中心,标志着淮安司法服务企业工作进入专业化、系统化新阶段。这一创新举措,既是法院职能的延伸拓展,更是以法治力量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专业化司法服务体系的全面升级

  “法润淮商”中心的设立并非孤立行动,而是建立在淮安中院多年服务企业经验的基础之上。早在2019年,淮安中院便联合市工商联推出法润民企“6+1”行动,涵盖法律风险防范、纠纷调处、法律文化培育等六大机制。此次中心成立,是对原有服务体系的整合与升级,通过集中办公、流程再造,将分散的司法服务资源转化为“一站式”解决方案。例如,中心特别设立金融、知识产权、破产等专业审判团队,针对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法律需求提供精准服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淮安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已缩短至56.47天,较往年减少近一个月,而中心成立后,这一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从“被动审理”到“主动服务”的理念变革

  与传统司法机构不同,“法润淮商”中心突出“预防优于救济”的理念。其核心职能之一是为企业提供“法律体检”,就像定期健康检查能发现潜在疾病一样,法律服务团队通过走访企业,系统排查合同管理、劳动用工等环节的法律风险。2024年,淮安中院已对全市138家骨干企业完成全覆盖走访,发现并解决股权纠纷、债务清偿等典型问题237件。中心还创新推出“法治问诊”服务,企业可通过线上平台提交法律疑问,由法官团队在48小时内出具《法律风险提示函》,这种“靶向治疗”模式让司法服务更具预见性。

  科技赋能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司法服务

  在数字化浪潮下,中心深度融合智慧法院建设成果。一方面,依托“淮法云达”电子送达系统,企业法律文书可实现“秒级”接收,彻底告别传统邮寄的时空限制;另一方面,全市布设的9个自助立案终端,让企业诉讼像ATM取款一样便捷——某建材公司负责人体验后感慨:“深夜整理完证据材料,顺路在园区自助机完成立案,全程不到10分钟。”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心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定期发布《民营企业涉诉风险白皮书》,用真实案例绘制行业“法律气象图”,帮助企业避开“诉讼雷区”。

  多元共治构建涉企纠纷“解压阀”

  不同于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中心建立起“法院+商会+行业协会”的协同网络。对于劳动争议、合同纠纷等常见矛盾,优先导入商事调解组织进行“柔性化解”,某机电设备供应商与采购方的货款纠纷,正是在商会调解员参与下达成分期付款协议,避免了对簿公堂对企业信誉的影响。据统计,此类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已成功分流35%的潜在诉讼案件。对于必须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中心则开辟“绿色通道”,采取“速裁快审”模式,让企业既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又不因诉讼拖延影响经营节奏。

  法治文化培育:从“输血”到“造血”的长远布局

  中心的服务不仅停留在解决具体案件层面,更注重提升企业自身的法治素养。通过“法企同行”宣讲机制,法官走进企业开展“以案说法”活动,将晦涩的法条转化为经营决策的实用指南。在今年淮安新春招聘会上,法院设置的法律咨询台被企业HR围得水泄不通,法官现场解答劳动合同签订、竞业限制等高频问题,这种“司法服务进招聘会”的创新形式赢得广泛好评。此外,中心还联合高校开设“企业家法律研修班”,系统培养企业高管的合规意识,真正实现“授人以渔”。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法润淮商”涉企司法服务中心的设立,既是淮安法院优化法治营商环境的里程碑,也是司法主动融入发展大局的宣言书。未来,随着《关于优化法治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十条措施》的深入实施,这座连接司法与企业的桥梁必将释放更大能量,为淮安经济航船破浪前行提供更坚实的法治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