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淮安市多位市领导密集开展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工作

  淮安督办重点提案促发展

  近日,淮安市多位市领导密集开展市政协重点提案督办工作,通过实地调研、专题推进会等形式,推动提案建议落地见效。这一系列行动不仅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政协工作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以问题为导向、切实解决发展难题的务实作风。

  聚焦实体经济:统筹工业空间保障与发展

  7月,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现场督办“关于统筹划定工业控制线,全面保障实体经济发展空间的建议”提案。工业控制线是保障制造业用地需求的“红线”,类似于为城市发展划定“粮仓保护区”。史志军强调,要通过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布局,避免优质工业用地被挤压,为淮安“制造业当家”战略筑牢空间基础。这一提案的推进,直接关系到淮安未来招商引资和产业链集聚的承载力。

  破解用工难题:从政策到服务的全链条响应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徐子佳近日带队督办“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提案。随着本地企业扩产和台资项目集聚,用工需求持续增长,这一问题被比喻为“企业生长的水源”。督办组走访重点企业,要求人社部门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并推动“订单式”技能培训,像“精准灌溉”一样匹配岗位需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淮安经开区已帮助企业招聘超5000人,但结构性缺口仍需通过长期政策化解。

  吸引台青创业:打造两岸融合“生态圈”

  8月9日,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吴晓丹专题推进“鼓励台湾青年来淮就业创业”提案。淮安作为台资高地,正尝试以“筑巢引凤”模式优化服务:一方面简化台青创业登记流程,将审批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另一方面在淮阴工学院等高校设立两岸青年实习基地,提供“保姆式”创业辅导。有受访台商表示,这类政策如同“创业催化剂”,帮助年轻人跨过“最初一公里”的障碍。

  水运振兴:让黄金航道释放黄金效益

  更早的7月12日,市政协主席戚寿余带队督办“加快发展水运事业”重点提案。京杭运河淮安段自古有“漕运枢纽”之称,但现代物流效率仍有提升空间。督办组实地勘察黄码港作业区时,戚寿余用“血管通则全身活”比喻水运对降低物流成本的作用。目前,淮安港信息化改造已实现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5%,后续还将推进运河沿线生态修复与航道升级。

  督办机制创新:从“纸上建议”到“地上项目”

  观察这一系列督办活动,可发现淮安形成了“三定”工作法:定责任领导、定解决方案、定时效节点。例如工业控制线提案明确由自然资源局牵头,要求在第三季度前完成规划修编;台青创业提案则纳入对台工作年度考核。这种“挂图作战”的方式,让提案办理像“接力赛”一样环环相扣。

  从保障产业空间到优化人才生态,从传统水运升级到两岸融合深化,淮安市通过重点提案督办,将政协的“智慧库”功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对于公众而言,这些举措的成效最终将体现在更充足的就业机会、更便捷的物流网络和更开放的创业环境中。据悉,今年淮安市政协确定的40件重点提案中,已有超六成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余提案均按进度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