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刚过,淮安盱眙的龙虾夜市依然人声鼎沸。十三香、蒜蓉、冰镇等口味的龙虾香气弥漫街头,食客们围坐大快朵颐,商户们忙得脚不沾地。这只“红色小龙虾”不仅点燃了市民游客的味蕾,更成为驱动地方经济升级的核心引擎。数据显示,盱眙龙虾上下游产业链年总产值已突破300亿元,成为全国小龙虾产业标杆。
一、从“一道菜”到“一条链”:龙虾产业规模升级
盱眙龙虾已形成覆盖种苗、养殖、加工、销售、文旅的完整产业链。2025年,当地通过“虾稻共生”模式养殖面积超50万亩,其中“盱眙1号”新品种因生长快、规格大等优势,推动亩均产值提升至5500元以上。在黄花塘镇虾稻共生基地,虾农们清晨捕捞的龙虾经分拣后,当天即可发往上海、浙江等地,日交易量超万斤。
加工环节同样表现亮眼:盱眙已培育2家万吨级龙虾加工龙头企业,开发出速冻龙虾、调味料、即食产品等20余种深加工品类,年加工能力突破4万吨。产业链的延伸使龙虾附加值大幅提升,相关从业人员超10万人,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万元以上。
二、美食+文旅:龙虾点燃城市“烟火气”
4月4日开街的盱眙“尅街”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这条全长1.2公里的美食街聚集了50余家龙虾餐饮店,开街首日客流突破2万人次。市民王先生表示:“这里既能吃到正宗盱眙龙虾,还能欣赏非遗花船表演,体验感远超普通夜市。”据统计,2025年清明假期盱眙接待游客量同比增长45%,旅游收入超5亿元。
品牌效应持续放大:盱眙龙虾已获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等称号,并在北京、南京等地开设品鉴堂和旗舰店。2024年龙虾节期间签约的31个产业项目,总投资达249.12亿元,进一步巩固了其“中国龙虾之都”的地位。
三、科技赋能:从“经验养殖”到“数字革命”
在祥丰农业养殖基地,物联网监测系统正实时显示水温、溶氧量等数据。负责人卢勇介绍:“通过智能投喂和病害预警系统,养殖成活率从60%提升至85%。”当地还与科研机构合作建立种苗基因库,突破近亲繁殖技术瓶颈,确保产业链源头优势。
市场端同样迎来变革:全球龙虾交易中心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产品溯源,消费者扫码即可查看龙虾从养殖到烹饪的全流程信息。这套质量管控体系使盱眙龙虾批发价较同类产品高出15%,但仍供不应求。
四、未来展望:瞄准千亿产业集群
淮安市近期发布《龙虾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27年建成全国小龙虾标准化示范基地、跨境电商出口先行区。重点项目包括投资10亿元的龙虾主题产业园,以及“龙虾+光伏”新型生态养殖模式试点。
盱眙龙虾集团负责人表示:“我们将以‘尅街’为样板,未来三年在全国复制20个龙虾美食综合体,让淮安味道走向世界。”这只小龙虾撬动的,已不仅是食客的餐桌,更是一个城市的转型雄心。
本文由作者笔名:百晓生 于 2016-04-30 14:24: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an.me/wen/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