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综合信息> 正文

中美博弈新焦点:经济韧性成决胜关键‌

  随着美国新一轮对华关税政策落地,中美经济博弈进入新阶段。4月2日,美国政府宣布对全球多国加征“对等关税”,其中中国商品税率被提升至125%‌。面对这一被称为“贸易核弹”的单边政策,中国以“坚决反制、保持定力”的姿态回应,双方围绕经济韧性的较量愈发凸显。

  一、贸易战升级:美国加码,中国反制

  美国此次关税政策被外界视为“极限施压”。根据白宫公布的清单,亚洲国家税率普遍高于其他地区,中国位列最高档‌。尽管美国随后对部分国家实施90天的关税暂停,但中国未在豁免之列‌。对此,中国商务部重申“以同等力度反制”,并强调“施压和威胁不是同中国打交道的正确方式”‌。

  数据显示,中美双边贸易已受重创。2024年中国对美出口占全部出口比重降至14.7%,较2018年下降4.5个百分点,但中国出口全球占比同期从11.8%升至14.7%‌。这表明中国出口市场加速多元化,降低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二、中国经济韧性:多维支撑抵御冲击

  中国应对压力的底气源于其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创新能力的提升:

  制造业体系优势‌: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门类,2024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7.5%‌。美国“制造业回流”计划因成本高企、产业链不配套等问题推进迟缓,而中国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升级”持续强化供应链稳定性‌。

  内需市场扩容‌:2025年春节消费数据显示,旅游、电商、高端制造等领域需求旺盛,消费对GDP贡献率超65%‌。国务院近期会议强调“以扩大内需对冲外需波动”,推出消费券、减税等刺激措施‌。

  科技自主突破‌:华为、中芯国际等企业在半导体、人工智能等领域加速国产替代,2024年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8%‌。

  三、美国困境:政策“回旋镖”效应显现

  特朗普政府寄望关税政策缓解财政压力,但其副作用正在发酵:

  农业与港口业承压‌:美国大豆出口商因对华贸易受阻面临巨额损失,港口加征“中国船舶费”推高本土物流成本,通胀压力再起‌。

  盟友妥协难持续‌:欧盟、东盟虽暂时接受部分关税条件,但其产业链调整将削弱美国技术优势‌。

  债务危机隐现‌:美国政府债务占GDP比例已突破130%,关税收入难以填补财政缺口,评级机构预警美债信用风险‌。

  四、专家视角:韧性比拼决定长期胜负

  香港中文大学郑永年教授指出,中美博弈已超越关税层面,核心在于“谁能构建更具弹性的经济体系”‌。他认为,中国需继续聚焦三方面:

  突破“卡脖子”技术‌,强化产业链自主性;

  深化改革开放‌,提升制度型开放水平;

  拓展“一带一路”合作‌,构建多元国际循环‌。

  美国智库“中国褐皮书”分析称,中国通过内需激活与技术创新“吸收关税冲击”,而美国单边主义正加速其全球供应链影响力衰退‌。

  五、未来展望

  短期看,中美经济摩擦或进一步加剧,但中国政策工具箱仍有余力。国务院4月9日会议强调“以更大力度推进二季度经济工作”,包括基建投资提速、新兴产业扶持等‌。长期而言,这场韧性比拼的胜负,或将重塑全球经济治理格局。

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