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江苏淮安,一道以“清鲜”著称的传统名菜“白袍虾仁”近日引发食客热议。这道传承百年的经典菜肴,凭借其极简的烹饪美学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淮安美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运河之畔的“清鲜”密码
白袍虾仁的诞生与淮安“因水而兴”的历史密不可分。作为大运河枢纽城市,淮安自古盛产优质淡水青虾,而“白袍虾仁”正是以当地洪泽湖、白马湖的鲜活青虾为主料。虾仁需现剥现烹,薄盐轻腌后仅以蛋清、淀粉上浆,再经低温滑炒,成品洁白如玉,晶莹透亮,故得“白袍”之名。
“这道菜看似简单,实则考验刀工、火候和原料的新鲜度。”淮安非遗传承人、淮扬菜大师王师傅介绍,“虾仁必须手工剥制,保留完整纤维,入口才能弹嫩爽滑。”据记载,白袍虾仁早在明清时期便风靡淮安,文人墨客赞其“清而不淡,鲜而不腥”,周恩来总理也曾将其选入国宴菜单。
传统与创新的碰撞
近年来,淮安餐饮界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尝试为白袍虾仁注入新活力。部分餐厅推出“一虾两吃”模式:虾仁烹制后,虾头虾壳熬制高汤,佐以时令蔬菜,形成“白袍虾仁配翡翠羹”的创意组合。此外,真空锁鲜技术的应用让这道地方美食走出淮安,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
淮安区文旅部门负责人表示,白袍虾仁已纳入“淮安非遗美食地图”,成为运河文化体验的重要一环。每年秋季“洪泽湖开渔节”期间,游客可参与“剥虾大赛”“名厨工坊”等活动,沉浸式感受这道菜的匠心之美。
从餐桌到文化符号
对于淮安人而言,白袍虾仁不仅是一道菜,更承载着对“本味”的追求。在淮安老街的菜场里,凌晨五点便有摊主支起竹匾现剥青虾;老字号餐馆里,三代同堂的家庭围坐品尝白袍虾仁的场景随处可见。这道菜背后,是淮安人对自然的敬畏、对时令的遵循,亦是运河文化“兼容并蓄、至简至真”精神的延续。
结语
随着淮安“世界美食之都”建设的推进,白袍虾仁正以更年轻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这道凝结着千年运河智慧的美食,将继续用它的纯净之味,讲述中国菜的极致美学。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19-03-20 13:57: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an.me/wen/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