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9日,淮安市以“千年运河·耕读传家”为主题,推出融合农耕文明与运河文化的系列文旅活动。游客可通过“游运河、探遗址、玩非遗、集印章”的沉浸式体验,感受淮安作为“运河之都”的独特魅力,同时推动本土文化传播。
活动亮点:古今交融,互动赋能
运河游船与遗址探秘
活动以里运河文化长廊为核心,推出“运河十景”水上航线。游客乘画舫夜游,可欣赏国师塔光影秀、御码头美食街烟火气,感受“运河三千里,醉美是淮安”的诗意。陆路则串联周恩来故居、吴承恩故居、洪泽湖古堰等历史遗址,打造“运河+农耕”主题游览线路。
非遗体验与农耕实践
在河下古镇和里运河沿岸,设置糖画、蛋雕、蒲包肉制作等非遗工坊,游客可亲手参与传统技艺。同时,洪泽湖大堤周边开设农耕文化体验区,游客可尝试插秧、碾米等农事活动,重现“鱼米之乡”的劳作场景。
集章兑换与文化传播
主办方推出“运河护照”,游客在参与游船、非遗体验、遗址打卡后,可集齐特色印章兑换淮扬美食券、手工艺品等礼品。活动首日已吸引超3万人次参与,社交媒体上“#淮安运河农耕印记”话题阅读量突破千万。
文化内核:从历史基因到当代活力
淮安依托大运河“流动的文化”基因,将农耕文明与商贸文化深度融合。例如,河下古镇通过《状元荣归》情景剧再现古代科举文化,而清江浦记忆馆则以数字化展陈展示运河漕运史。活动还特别推出“运河故事征文大赛”,鼓励游客以文字记录对运河与农耕的感悟,优秀作品将入选淮安运河文化档案。
游客反馈:一场“可触摸的时光之旅”
来自南京的游客李女士表示:“在运河边捏糖画、听淮剧,仿佛穿越到百年前的市井生活;而现代灯光秀又让人看到淮安的创新活力。”本地非遗传承人张师傅则感叹:“活动让年轻人重新认识传统手艺,连糖画摊位的日销售额都翻了五倍!”
社会价值:文旅融合助力文化传承
淮安通过“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活动预计带动餐饮、住宿等消费超5000万元,并推动淮安运河文化申报省级非遗项目。正如淮安文旅局负责人所言:“让运河‘活’起来,让农耕‘潮’起来,才是对历史最好的致敬。”
本文内容综合自淮安市文旅局公开信息及活动现场报道。
本文由作者笔名:小周 于 2022-06-23 11:07: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an.me/wen/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