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淮安乐享园林工程构建生态宜居新图景‌

  

  近年来,淮安市以“乐享园林”工程为抓手,通过盘活闲置地、建设特色口袋公园、贯通绿道网络等举措,建成13个高品质活力空间项目,构建“开门见绿、步行可达”的公园体系,惠及50余万居民,推动城市生态与生活品质双提升‌。

  盘活闲置空间,织密绿色网络‌

  淮安聚焦城市“边角地”“桥下空间”等低效区域,通过“微更新”手段实施增绿改造,累计新建改造“城市绿色小客厅”游园近100个,形成点状分布的绿色公共空间网络‌。例如,古黄河生态休闲带工程通过绿道连通、桥下空间整治及生态驳岸改造,打通15处断点,实现40公里滨水绿道全线贯通,保留原有植被并应用自衍花卉,打造自然野趣的景观环境‌。

  特色口袋公园,彰显城市文化‌

  围绕“一园一特”“一园一品”理念,淮安结合地域文化与周边建筑风格,打造个性化口袋公园。如融入盐税文化、历史记忆的桥下空间改造项目,通过艺术座椅、智慧照明等设施激活灰色空间,并增设笼式球场、健身驿站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全龄化活动需求‌。同时,市住建部门强化乡土适生植物应用,推广落叶乔木林荫化建设,新建及改造城市林荫路36.29公里,为市民提供舒适出行环境‌。

  生态布局优化,服务民生需求‌

  淮安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均衡布局综合公园、社区游园和绿道系统,形成大中小结合的绿地体系。通过串联公园、绿道、滨水空间等节点,构建“绿心、绿楔、绿环、绿廊”交织的生态网络,推动城市从“园在城中”向“城在园中”转变‌。2023年,全市生态园林建设项目投资超1.1亿元,新增绿地46.67万平方米,有效促进生态空间与城市生活有机融合‌。

  未来展望:向“公园城市”迈进‌

  淮安将持续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引领,推进“乐享园林”活力空间建设,通过彩化景观提升、公共空间林荫化改造等措施,进一步优化绿地布局,提升“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覆盖率,让绿色福祉惠及更多市民‌。

  这一系列举措不仅重塑了城市生态格局,更将园林绿化成果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底色”,为淮安建设宜居、韧性、智慧的现代化城市注入绿色动能‌。

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