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戴虎:绿茵场上的基层力量
2025年6月14日的江苏城市足球联赛(“苏超”)赛场上,一位身穿淮安队球衣的39岁后防老将在第89分钟替补登场。全场26018名观众的呐喊声中,他稳健的防守帮助球队以1比1逼平强劲的南京队。而这位球员的另一个身份,是淮安市涟水县朱码街道韩陈村党支部书记戴虎——一位在田间地头和绿茵场间无缝切换的“跨界达人”。
村支书与球员的双重身份
戴虎的日程表像一张被拉满的弓:清晨处理村务,午后巡查农田,傍晚驱车两小时赶往训练场。作为苏超516名报名球员中仅占29席的非职业选手之一,他的故事因“苏超+39岁+村支书”标签组合冲上抖音热搜,单条视频浏览量近600万。面对镜头,这位基层干部坦言:“村务像绣花,足球像打仗,但两者都需要团队协作的智慧。”他每周三次的雷打不动训练,常在村委会隔壁的空地上加练传球,村民笑称这是“带泥土味的特训”。
从替补席到热搜的逆袭之路
在职业球员云集的苏超赛场,戴虎最初只是淮安队的“板凳常客”。直到第四轮对阵南京队的关键战役,教练组看中他作为后防老将的沉稳,在最后时刻派他上场锁死比分。这场表现被媒体形容为“用防守写诗”,其村支书身份更引发舆论热议。新浪财经的滚动播报中,有网友留言:“他守住的不仅是球门,还有基层干部的可能性边界。” 戴虎对此回应:“踢球和扶贫一样,要读懂对手的意图,更要看清队友的位置。”
行政智慧与足球哲学的化学反应
在韩陈村的葡萄种植合作社项目推进中,戴虎借鉴足球阵型理念,将村民按技能分为“前锋型”销售组和“后卫型”生产组,半年内使集体收入增长17%。这种跨界思维也被他带入更衣室,当年轻队友因失误沮丧时,他会用调解邻里矛盾的话术疏导:“球场上没有独奏,只有交响乐。” 淮安队教练李卫国评价:“他的大局观像GPS,总能在混乱中找准传球路线。”
26018名观众见证的基层力量
那场引发轰动的苏超比赛,观众人数相当于韩陈村总人口的30倍。看台上既有举着“支书加油”横幅的村民,也有专门研究基层治理的公务员学员。南京体育学院教授张立群指出:“戴虎现象打破了人们对公务员的刻板印象,证明行政效能与个人热爱可以相互赋能。” 赛事组委会数据显示,自戴虎走红后,苏超企业组报名人数同比激增43%,其中35%来自体制内人员。
夜幕下的韩陈村委会议室,戴虎正在修改美丽乡村建设方案,手机屏幕亮起训练群里的战术图。墙上的锦旗与球衣并列,仿佛在诉说一个关于热爱的辩证法——当足球遇见初心,奔跑的每一步都是对生活的致意。正如他在荔枝新闻采访中所言:“村务是我的责任田,足球是我的自留地,两者浇灌的是同一种坚持。”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25-06-21 12:32:09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an.me/wen/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