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淮安区:以“河湖长制”绘就水韵城安新画卷

  近年来,淮安区锚定“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方针,将河湖长制作为守护江淮水脉的核心引擎,创新构建全域覆盖、多链协同的治水体系,实现全区4条流域性河道、12条骨干河道及272条镇级河道管护效能跃升,为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筑牢生态基底。

  ‌责任链条全域贯通‌

  区委书记、区长“双总河长”领衔,26名区级领导担任重点河湖“首席守护官”,210名镇级、333名村级河长网格化包干,三级河长全年开展巡河4668次,实现责任“一竿子插到底”。针对京杭大运河、苏北灌溉总渠等关键水域,创新“河湖长+断面长”双长融合机制,推行“一河长两助理”“一线三单”工作法,一季度高效解决水体突出问题29件,交出水岸同治高分答卷。

  ‌淮安.png

铁腕治水智慧赋能‌

  执法力量下沉一线,打造“无人机巡查+大数据分析+网格员响应”立体监管模式,重拳整治非法排污、侵占岸线等顽疾。创新“铁脚板”巡河行动,河长办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攻坚,年内清除河道障碍43处,整治黑臭水体8.6公里,白马湖、里下河湖荡重现碧波荡漾。建成智慧河湖管理平台,实时监测68个水质断面,问题发现处置效率提升70%。

  ‌全民治水蔚然成风‌

  开展“护水先锋”进社区行动,发放宣传手册2.3万份,举办“河长课堂”“节水微讲堂”320场次,带动5.6万居民参与河道保洁、生态放流等活动。打造“民间河长”“企业河长”志愿队伍46支,设立“护水积分超市”21个,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治水共同体。

  如今,淮安区河湖水质优良比例达92%,创成省级幸福河湖12条,淮河入海水道两岸绿意绵延,千年运河焕发新生机,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