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笔下的淮安四月:在翡翠诗行里,邂逅桃梨的告白
【翡翠诗行】
“四月的阳光,使每一株草都是翡翠繁生,在土地写着明日之诗,诗章湛蓝一如海洋。”
——林清玄《有情十二帖》
淮安的春,恰似林清玄笔尖流淌的灵韵。当晨雾散尽,运河岸边的垂柳蘸水写诗,古堰上的青苔被阳光镀成金箔,连城郊田垄的荠菜花都挺直腰杆,仿佛要接住云朵落下的韵脚。这座漂浮在水上的古城,用一草一木注解着“翡翠繁生”的深意。
▲ 李鹏剑 摄
【桃绯梨白,淮上春笺】
桃之夭夭
在洪泽湖畔的蒋坝镇,千亩桃林一夜之间被春风灌醉。老枝虬曲的桃树,缀满胭脂色的云霞,偶有渔船从花影深处划过,惊起白鹭时,花瓣便簌簌落进渔人的斗笠里。当地人笑称:“这里的桃花不是开在树上,是浮在春水酿的酒里。”
▲ 李鹏剑 摄
梨雪漫卷
与桃林的炽烈对望,淮阴区古黄河畔的梨园则铺开一片素笺。老梨树的枝桠如蘸墨的狼毫,在风中书写千树万树的白。常有汉服少女执伞走过,衣袂扫过满地落英时,恍若穿越千年光阴,与《诗经》里“其叶蓁蓁”的句子撞个满怀。
【春的叙事】
淮安的春从不囿于一种语法——
在河下古镇,紫藤爬上明清砖墙,把雕花窗棂缠成悬垂的瀑布;
白马湖湿地的芦苇新芽初绽,水雉掠过时,啄破湖面封存的冬眠日记;
更别提文庙玉兰树下,老者们楚河汉界对弈,棋子落盘声惊飞了啄食落花的麻雀。
结语:当桃梨褪去华服,淮安依旧在生长更隐秘的诗意。或许正如林清玄所说,真正的“明日之诗”,从来不在远方,而在我们与万物共生的此刻。且掬一捧运河水,便能照见整个春天的魂魄。
本文由作者笔名:淮安百晓生 于 2018-05-18 13:57: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an.me/wen/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