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淮安市在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上第六次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续写这座红色之城军民鱼水情深的时代篇章。作为开国总理周恩来的故乡,淮安传承着深厚的双拥基因——战争年代,“刘老庄连八十二烈士”以鲜血铸就丰碑,“清江团”威名远扬;和平岁月,“双拥四季歌”“城连共建”等创新实践如运河之水奔涌向前。近年来,淮安紧扣“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使命,将双拥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构建起党委统揽、军地协同、全民参与的立体化工作体系。市领导全年参与军政座谈会、部队慰问、“军事日”等活动20余次,现场协调解决训练场扩建、军属安置等难题30余件,以“党委抓总、军地联动”的机制护航强军事业。
为锻造服务练兵备战的硬核支撑,淮安创新打造“基地+点位”军供保障网络,建成3600平方米现代化军供基地,配备野战炊事车、保温送餐系统等先进设备,形成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运输体系,2024年高效保障过境部队3.7万人次,正全力争创全国重点军供站。在全省首创军地需求“双清单”制度,25年来累计投入4亿元完成军地互办实事4900余项,2025年计划实施248个共建项目,投入资金734万元,让“地方所能”精准对接“部队所需”,持续释放军民融合效能。
聚焦军人“后路、后院、后代”问题,淮安以“五心工程”实现退役军人安置满意率连续十年达100%,创新推出随军家属弹性编制岗位,全市设立7个“军嫂岗”,年均举办技能培训、专场招聘10余场次。建立军人子女优质教育资源库,累计安排486名军娃优先入读重点学校,打造“盱爸盱妈”“运河娃心向党”等特色关爱项目,让卫国者安心。城市街头,现役军人免费公交专线、景区优待通道构成流动的双拥风景线;医院里,优抚病房、军属医疗绿色通道传递城市温度;军营内外,“幸福专车千里行”“边海防城连共建”等50余场主题活动,让立功喜报送进家门、军地婚礼办在湖畔、亲情关怀直达战位。
驻淮官兵视淮安为第二故乡,在乡村振兴一线建起12个军民共建示范村,年均为群众义诊3000余人次,献血量超10万毫升,更在抗洪抢险、重大活动安保中筑起钢铁长城。如今,228处双拥主题设施遍布城乡,“共筑长城”媒体专栏年发布报道200余篇,将军民团结的基因融入城市血脉。站在新起点,淮安正以“全城共筑强军后盾”的担当,奋力打造新时代双拥工作标杆城市,让“爱我人民爱我军”的深情厚意化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磅礴力量。
本文由作者笔名:淮安新闻网 于 2015-08-13 14:54:00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an.me/wen/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