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淮安涟水法院线上调解再提速:30天化解亿元工程纠纷,护航企业复工复产‌

  

  2025年4月14日,淮安市涟水法院通过“无讼淮安”在线多元调解平台,仅用30天便成功调解一起标的额超亿元的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促成双方达成和解协议并解除财产保全措施,助力企业快速恢复经营。这一案例成为淮安深化多元解纷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又一缩影。

  一、线上调解破僵局:30天实现纠纷“零成本”和解‌

  涉案企业因工程款支付争议陷入僵持,双方分别申请财产保全,导致资金冻结、项目停滞。涟水法院受理后,依托“无讼淮安”平台启动线上调解程序,通过远程视频会议、电子证据交换等功能,组织多轮协商‌。调解过程中,法官结合工程合同履行情况,重点分析双方核心诉求,提出分期付款与解除保全并行的解决方案。最终,双方在30天内签署调解协议,法院同步解除保全措施,为企业释放流动资金超8000万元‌。

  二、科技赋能:打造“全链条”高效解纷模式‌

  平台集成化‌:“无讼淮安”平台整合法律咨询、在线调解、诉讼服务等模块,支持20余类常见纠纷线上处理,实名认证后即可一键申请调解‌。

  资源协同化‌:法院联合行业协会、专业调解团队及基层“优+融合法庭”,构建“线上+线下”联动调解网络,实现纠纷分流、调解、确认全流程覆盖‌。

  服务精准化‌:针对涉企纠纷,开通“绿色调解通道”,优先采用非诉方式化解矛盾,2024年通过“商会+调解+司法确认”模式化解涉企纠纷32件‌。

  三、成效与影响:从“双输”到“双赢”‌

  本案调解成功后,原告企业迅速重启项目施工,被告企业也因资金解冻恢复正常运营。据统计,2024年淮安法院新收民事一审案件同比下降4.59%,诉前调解成功率达67.3%,企业诉讼成本平均降低40%‌。这一成效得益于全市建成的71家“优+融合法庭”和340个“法官驿站”,以及覆盖县、镇、村的三级解纷枢纽‌。

  四、专家评价: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淮安样本”‌

  淮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潘昌锋表示,“无讼淮安”平台通过科技与法治深度融合,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在源头、化解在萌芽”,成为企业纾困解难的重要支撑‌。当前,淮安正深化“淮上枫桥14+3”多元解纷机制,通过示范诉讼、市场化调解等创新举措,进一步缩短解纷周期,释放市场主体活力‌。

8.png

  结语‌

  从“对簿公堂”到“云端握手”,涟水法院以高效调解为企业赢得发展时间,彰显了司法服务大局的担当。随着“优+融合法庭”与基层治理体系的深度嵌入,淮安正以更智慧的解法、更温暖的姿态,书写新时代“枫桥经验”的实践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