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淮安:多维监督破解农田水利微腐败密码

《淮安:多维监督破解农田水利"微腐败"密码》

一、案件直击

2024年8月,金湖县前进村曝出基层"蛀虫":村支书杨某联合3名村干部,通过伪造工程合同、虚报土方量等手段,套取河道整治补偿金23.6万元。该案由县纪委监委联合审计部门通过资金流向逆向追踪破获,成为淮安构建"大监督"格局的典型战例。

二、监督破局

淮安市纪委监委创新构建"六同"监督机制:

数据联采:归集农业农村局近三年2.5万条工程数据

智慧研判:开发围标串标AI识别模型,锁定131条可疑线索

专业攻坚:组建含造价师、注册会计师的复合型核查组

立体问责:既查违纪干部,又溯监管责任,问责12名履职不力人员

10.jpg

三、制度重塑

针对案件暴露的监管漏洞,构建"2356"监督体系:

✓ 双重监督网:党内监督+外部审计监督

✓ 三张清单:权力运行清单、廉政风险清单、履职责任清单

✓ 五项重点:紧盯"关键少数"、重点岗位、重大工程等

✓ 六项机制: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制度闭环

同步修订《水利工程管理办法》,新增"小微工程全流程留痕"等17项防控措施。

四、治理实效

专项整治开展以来取得显著成效:

• 查处水利系统腐败窝案3起,留置9人

• 推动整改灌溉设施47处,恢复农田灌溉面积2.3万亩

• 工程成本下降21%,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2.4%

• 建立全省首个农田水利工程廉洁风险预警平台

五、数据亮剑

技术赋能监督创新:

▎ 构建8大智能比对规则:

① 投标文件雷同度分析

② 工程量与补偿标准偏离预警

③ 施工方关联关系图谱

④ 资金支付异常波动监测

▎ 数据分析战果:

发现"影子公司"26家

识别违规转包线索89件

追回违规资金1400余万元

这场始于村级"蝇贪"查处的专项整治,最终演变为全市水利系统的深度变革。淮安市纪委监委通过"解剖麻雀-系统施治-数字赋能"的三步疗法,不仅斩断了伸向惠农资金的"黑手",更构建起防范基层微腐败的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廉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