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一个普通展映厅里,黑暗中传来细微的解说声。这不是普通的电影放映,银幕上正在播放的是《淡蓝琥珀》的无障碍解说版。对于视障观众李伟而言,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完整地“看”完一部电影。
《淡蓝琥珀》作为一部探讨生命与死亡议题的艺术电影,其细腻的影像语言和大量隐喻镜头原本将视障群体拒之门外。而现在,通过精心制作的口述影像旁白,视障观众能够跟随解说词的引导,在脑海中构建起完整的电影画面。制作团队耗时三个月,与视障人士共同工作,对每一句解说词进行反复推敲,确保在不过度干扰原片对白的前提下,准确传达视觉信息。
“窗户上的雨滴正缓缓滑落,女主角的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这样的描述不仅传递画面信息,更保留了电影的美学特质。口述撰稿人张薇表示,最大的挑战在于平衡描述量与艺术留白:“我们既要填补视觉信息的缺失,又不能剥夺观众想象的空间。就像为他人描述一场梦,要清晰而不能喧宾夺主。”
这项无障碍化尝试的背后,是中国1700万视障群体长期被忽视的文化需求。过去,视障人士能接触的影视作品寥寥无几,电影院对他们而言只是个听声音的地方。现在,《淡蓝琥珀》的无障碍版本让他们终于能够平等地享受电影艺术。
导演周劼对此感慨道:“电影是视听艺术,但不应该因此将任何人排除在外。当我们为视障朋友制作无障碍版本时,反而重新发现了自己作品中那些被忽略的细节。”制作过程中,团队甚至根据口述描述的需求,对部分镜头的剪辑节奏做了微调,让明眼观众和视障观众都能获得更好的体验。
电影结束灯光亮起时,李伟依然面向银幕方向,仿佛还在回味。“我‘看’到了琥珀中凝固的昆虫翅膀纹理,‘看’到了女主角眼角泪光的特写。这是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为什么人们热爱电影。”
这样的文化平权实践正在扩展。据悉,制作团队已经与多家发行方达成合作,未来将有更多电影制作无障碍版本。同时,他们还在开发智能音频技术,让视障观众可以通过手机APP选择收听口述音轨,进一步提升便利性。
电影艺术的价值在于共享与共鸣。《淡蓝琥珀》无障碍版的成功不仅为视障群体打开了光影世界的大门,更让整个电影行业反思包容性的重要意义。当影院里的笑声和泪水来自所有观众,不分视觉能力,我们才真正实现了文化的平等与共享。这或许正是电影艺术最动人的画面——一个所有人都能参与的美好梦境。
本文由作者笔名:淮安新闻网 于 2025-09-17 12:05:36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an.me/wen/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