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淮安美食> 正文

战犬出击

  在边陲的晨曦中,一道棕黑色的身影如离弦之箭般掠过灌木丛,伴随着短促而有力的吠叫声,打破了边境线黎明时分的寂静。这是“雷霆”——一条服役六年的马里努阿犬,正与它的训导员、武警上士陈默执行一次日常巡逻任务。突然,“雷霆”的耳朵警觉地竖起,身体呈警戒姿态钉在原地,陈默立即做出战术手势,整个巡逻小队瞬间进入战斗状态。

  这不是影视剧中的场景,而是发生在我国西南边境线真实的一幕。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雷霆”如闪电般扑向百米外的草丛,准确制伏一名试图越境的可疑人员。而在其携带的背包中,执勤官兵搜出了大量未申报的境外货币。这样的场景,对于驻守在这里的武警某部警犬班而言,几乎每周都在上演。

  《战犬出击》并不是某部新上映的军事题材影片,而是人们对这些无言的忠诚卫士们日常工作的崇高礼赞。在这些四腿战士的世界里,没有华丽的台词和特效,有的只是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和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

  “它们不是宠物,是战友。”警犬班班长李剑锋抚摸着身旁的德国牧羊犬“风暴”说道。这条七岁大的功勋犬曾参与查获毒品案件23起,累计查获冰毒超过80公斤。“2019年那次行动,如果不是‘风暴’及时示警,我可能就踩上了毒贩设置的陷阱。”李剑锋回忆道,眼神中流露出对搭档的感激之情。

  在这些英雄犬的背后,是训导员们倾注心血的付出。一条合格警犬的培训周期长达18个月,需要经过服从性、障碍跨越、嗅觉辨别、扑咬控制等数十个科目的严格训练。训导员与警犬同吃同住,建立深厚的信任关系。“每条犬都有自己的性格,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稳内敛,我们需要因材施教。”年轻训导员张雨欣告诉记者,她训练的拉布拉多犬“天使”专长于搜爆工作,在去年的重大国际会议安保中立下汗马功劳。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在编的工作犬数量已超过万只,广泛应用于边防检查、缉毒搜爆、抢险救灾、安全保卫等领域。仅2022年一年,海关工作犬就协助查获禁止进境物达3200多批次,比人工查验效率提高近五成。

  科技的发展也为警犬工作带来了新变化。某科研机构与武警部队合作开发的“智能训练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犬只的行为模式,为每只警犬量身定制训练方案。同时,新型的可穿戴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工作犬的心率、体温和运动量,确保这些无言战友的健康状况。

  然而,荣耀的背后是不可避免的风险与牺牲。据统计,平均每年有超过30只工作犬在执行任务中负伤,甚至献出生命。2021年,缉毒犬“黑豹”在追捕毒贩时被凶徒刺伤,经抢救无效牺牲,年仅5岁。它的训导员王刚在回忆这件事时依然眼眶湿润:“它用生命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随着犬只福利理念的提升,我国工作犬的待遇也在不断提高。新建的警犬基地配备了空调犬舍、恒温泳池和专业医疗室,退役警犬可以选择由原训导员家庭收养或进入专门的养老基地安享晚年。

  夕阳西下,又一天的训练结束。训导员们带着疲惫而满足的犬伴返回营区。陈默从口袋中掏出特制的零食奖励“雷霆”,轻声说道:“明天还要继续呢,老伙计。” “雷霆”摇着尾巴,用头亲昵地蹭着训导员的手,仿佛听懂了他的话语。

  在这些无言的战士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敏锐的嗅觉和迅捷的身手,更是那种不畏艰险、忠诚使命的精神。它们用四足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守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坚实足迹;它们发出的每一声吠叫,都是对和平与安宁最坚定的宣誓。在这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这些战犬正如无声的利剑,时刻准备着出击。

上一篇
雪怪

下一篇
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