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一轮江月-《中国医生》电影纪录片

  【本报专稿】在全国上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的时代背景下,电影纪录片《一轮江月——〈中国医生〉电影纪录片》于近日正式上映。该片以独特视角深入记录电影《中国医生》拍摄全过程,并通过对真实医护工作者的深度访谈,还原新冠疫情暴发初期武汉抗疫一线的震撼图景,成为继剧情片后又一部打动人心、传递力量的影像作品。

  影片片名“一轮江月”取自唐代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皎皎空中孤月轮”的意象,既隐喻疫情初期笼罩在长江之畔的紧张氛围,也象征着广大医务工作者如明月般照亮黑夜的奉献精神。纪录片没有刻意渲染悲情,而是以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带领观众走进电影制作的幕后,同时穿插大量真实医护人员的口述实录,构建起虚构与真实、艺术与纪录之间的对话空间。

  创作团队历时九个月,跟踪拍摄了《中国医生》剧组从筹备、拍摄到后期的完整过程。镜头不仅捕捉到演员们为了贴近角色体验生活、反复练习医疗操作的细节,也记录下导演、编剧与医学顾问团队不断打磨剧本、力求每一个情节、每一句台词都经得起现实检验的严谨态度。影片中,张涵予、袁泉等主演身着防护服连续拍摄十余小时,口罩和护目镜在他们脸上勒出深深印痕——这些画面与现实中医护人员的面容悄然重叠,无声传递出表演者与原型人物之间深刻的情感联结。

  更值得关注的是,纪录片并未止步于电影幕后花絮的展示。创作团队深入武汉多家医院,采访了数十位曾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急救人员及医院后勤保障工作者。他们中有人回忆起疫情初期物资紧缺时的艰难抉择,有人含着眼泪述说未能挽回生命的遗憾,也有人微笑着谈起患者出院时带来的希望曙光。一位援鄂医疗队队员在镜头前说道:“我们不是英雄,只是换了一个地方做本职工作。”这些朴实无华的话语,构成了一部鲜活而厚重的民间抗疫史。

  在艺术表达上,《一轮江月》采用了多层次叙事结构。一方面,它呈现了电影如何通过美术、灯光、摄影等手段还原武汉金银潭医院ICU病房的真实环境;另一方面,它又将电影场景与真实的新闻影像资料交叉剪辑,营造出虚实相生的震撼效果。影片中,演员重现医护人员疲惫不堪瘫倒于走廊的场景,与2020年初手机拍摄的真实画面并行出现,强化了历史现场感,引发观众深刻共鸣。

  该片导演在阐述创作理念时表示:“我们想做的不仅是一部关于电影制作的纪录片,更希望搭建一座桥梁,让观众理解艺术创作背后的真诚,也让那些护佑生命的白衣故事被更多人记住。”正因为如此,《一轮江月》并没有回避疫情中的艰难与沉重,而是以温和而坚定的态度,展现灾难面前人性的光辉和医学的温度。

  有评论指出,这部纪录片实现了三重价值:它是中国电影工业流程的一次透明展示,是抗疫集体记忆的重要影像档案,也是对广大医务工作者崇高的致敬。不同于传统纪录片客观中立的立场,《一轮江月》带有鲜明的情感温度和人文关怀,它让观众看到,电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产品,更可以承担记录时代、抚慰人心、传递价值的社会责任。

  随着近期国内局部疫情再次出现反复,这部纪录片的上映更具有现实意义。它提醒人们不忘来路、珍惜当下,也让我们再次认识到广大医务工作者长期以来所承担的压力与奉献。正如片中一位年轻医生所说:“穿上白大褂的那一刻,我们便选择了责任。”《一轮江月——〈中国医生〉电影纪录片》正是这样一部作品:它用光与影铭记历史,也用真诚和敬意照亮未来。

上一篇
镇魂歌

下一篇
一车四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