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淮安举办项目策划生成提质增效培训

  淮安举办项目策划生成提质增效培训

  2025年6月26日,淮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召开了一场以“项目策划生成提质增效”为主题的业务培训交流会。这场会议犹如一场精准的“行业导航”,为来自全市自然资源系统、规划院所及项目管理单位的百余名专业人员,搭建了一个融合政策解读、技术实操与经验共享的高效平台。

  以需求为导向:培训内容直击业务痛点

  会议紧扣当前项目策划生成中的两大核心挑战——效率与质量,设计了“理论+实践”的立体化课程体系。针对合规性审查环节常出现的用地冲突问题,专家现场演示了如何通过“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将拟用地地块范围线导入系统进行智能比对,这一过程被形象地比喻为“给土地做CT扫描”,瞬间识别出地块衔接不紧密或范围重叠等“病灶”。此外,淮安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的应用案例成为焦点,该系统如同城市发展的“数字沙盘”,通过整合规划、土地、生态等数据,实现了项目从策划到落地的全流程动态跟踪,此前已通过省级验收并成为示范项目。

  用工具赋能:技术手段破解效率瓶颈

  在提升策划速度方面,会议引入了项目管理工具的实际操作培训。例如,通过类比“交通信号灯系统”,专家解析了如何利用类似PingCode的研发管理系统或Worktile等通用软件,将项目进度拆解为“绿灯畅行”“黄灯预警”“红灯纠偏”三个阶段,确保任务跟踪可视化、资源分配精准化。一位参与培训的县局业务骨干反馈:“过去手工整理用地指标需要3天,现在系统自动生成报告仅需2小时,效率提升像从绿皮火车升级到高铁。”

  靠协作提质:创新机制凝聚团队合力

  会议特别设置了跨部门协作的情景模拟环节。通过“拼图游戏”的生动比喻,与会者体验了如何打破信息孤岛——规划、林业、交通等职能部门的代表需在限定时间内,将各自掌握的碎片化数据拼接成完整的项目用地分析图。这种互动直观揭示了“协同”的价值:单块拼图再精美,只有严丝合缝才能呈现全景。市局领导强调:“策划质量的‘天花板’取决于团队协作的‘地板’,既要靠业务骨干带头讲经验,也要让年轻干部碰撞新思路。”

  从理论到实践:实地教学深化认知

  培训最后一天,参会人员赴儋州市资规局曾采用的“政策+实地”教学模式参考地考察。在产业园区现场,规划师以“庖丁解牛”般的专业剖析,展示了如何将政策条文转化为地块容积率调整、生态红线避让等具体操作。这种“看着图纸走现场、带着问题回课堂”的方式,让抽象概念变得触手可及。一位项目管理者感慨:“过去读文件像雾里看花,现在终于摸清了从‘纸上蓝图’到‘地上建筑’的转化密码。”

  以长效为目标:构建持续学习生态

  会议闭幕式上,淮安市局宣布将建立“1+N”跟踪辅导机制:1个市级技术支撑团队对接N个区县小组,通过每月线上答疑、季度案例复盘,确保培训成果“落地生根”。正如主持人总结:“提质增效不是百米冲刺,而是马拉松。今天播下的种子,需要持续灌溉才能长成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森林。”

  这场培训会既是一次业务能力的“集体充电”,更吹响了淮安市项目策划生成数字化转型的号角。当技术工具成为“新农具”、数据流化作“新肥料”,这片土地上的规划者们,正以更精准、更协同的姿态,绘制着城乡发展的未来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