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本地要闻> 正文

淮安:世界美食之都的崛起

  淮安:世界美食之都的崛起

  淮安,这座镶嵌在江淮平原上的古城,自古便是鱼米之乡、漕运重镇,而今更以“世界美食之都”的金字招牌闪耀于国际舞台。从获评这一荣誉伊始,淮安便以多元化的策略深耕美食文化、强化城市品牌,将淮扬菜的精致与洪泽湖的丰饶转化为一张张递向世界的名片。

  媒体聚焦:全球视野下的美食之都

  当淮安荣获“世界美食之都”称号时,国内外主流媒体的聚光灯瞬间点亮。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国家级媒体以权威报道奠定基调,香港大公报等境外平台则将淮安美食的声浪推向国际。这种高规格的传播并非偶然,而是淮安系统性品牌建设的缩影——通过媒体矩阵的联动,将“美食之都”的定位植入公众认知,如同为淮扬菜系铺就了一条直达全球味蕾的“信息高速公路”。

  美食载体的匠心锻造

  如果说媒体传播是声量,那么实体载体的建设则是根基。淮安近年来评选出21家示范店与特色店,如淮扬菜博物馆店、古文楼等,这些店铺不仅是味觉的殿堂,更是文化传承的活态博物馆。以“老淮安”等品牌为例,它们既坚守传统工艺,如清炖蟹粉狮子头“三肥七瘦”的黄金比例,又创新融合现代审美,让平桥豆腐羹的柔滑与摆盘艺术相得益彰。这种“守正出新”的策略,使得每一家门店都成为游客舌尖上的文化向导。

  节庆IP:美食与经济的双赢舞台

  淮安美食文化节早已超越单纯的味觉盛宴,蜕变为融合文化、旅游与经贸的超级IP。以“淮扬名菜香天下”为主题的活动板块中,金秋商务之旅与古淮河文化之旅交织,仅一届节会便吸引405亿元投资项目落地,外资注入近10亿美元。这组数据背后,是淮安以美食为纽带撬动全域发展的智慧——如同用一勺高汤调出满席鲜香,美食节的经济辐射力激活了整座城市的产业生态。

  舌尖上的非遗:从酱菜到长鱼的味觉密码

  淮安美食的魅力不仅在于大菜,更藏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淮安酱菜以百年酱缸发酵的醇厚,诠释了“时间造味”的哲学;软兜长鱼则以活杀现烹的鲜嫩,定义了淮扬菜“刀火为笔、食材为画”的美学。这些小吃背后,是明代市集东长街的商贸基因,是乾隆年间水患后重生的坚韧——每一口都是历史与匠心的共舞。

  未来之味:美食之都的国际化蓝图

  站在2025年的节点回望,淮安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通过示范店评选树立行业标杆,依托节庆经济扩大国际朋友圈,甚至将民间巡游的曲艺杂技转化为文化输出的软实力。当全球食客为一道文楼汤包惊叹时,他们品尝的不仅是食物,更是一座城市用千年文明熬煮的风味史诗。

  从媒体声量到实体深耕,从节庆IP到非遗活化,淮安正以“美食+”的复合战略,让世界记住的不仅是舌尖的惊艳,更是这座城市的灵魂——那里有洪泽湖的波涛托起的鲜味,有古淮河沉淀的文明,更有当代淮安人用匠心与创新书写的美食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