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500千伏变电站换“中国芯”迎峰度夏
在江苏淮安,一座已运行多年的电力“心脏”正悄然焕发新生。2025年6月15日20时11分,随着国网江苏电力工作人员宣布“1号、2号主变压器及相关新设备试运行结束,正式投运”,500千伏上河变电站完成了它的关键蜕变——两台主变压器从原有的750兆伏安扩容至1000兆伏安,这一升级被业内形象地称为老站换上“中国芯”。作为淮安地区首座500千伏枢纽变电站,此次改造不仅关乎夏季用电高峰的稳定供应,更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一环。
从“修修补补”到“脱胎换骨”:老站的智能化重生
过去,像上河变电站这样的老站面临设备老化、技术滞后等普遍问题。类似案例在湖北松滋的220千伏飞凤山变电站也曾出现——运行31年的老站通过“一键顺控”技术实现主变“换心”,改造后主变容量提升至240兆伏安,运维风险大幅降低。而上河变的升级更为彻底:除了主变增容,还同步完成了220千伏配电装置改造、新建子站等系列工程。这种系统性改造不同于传统的局部维修,而是通过国产化设备替代、智能化技术植入,让老站具备应对未来能源需求的能力。例如,新主变的容量相当于同时满足100万户家庭的空调全开负荷,扩容幅度堪比“从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八车道”。
技术攻坚:看不见的“芯片战争”
虽然公开报道未披露上河变“中国芯”的具体技术参数,但参考同类项目如常州±500千伏政平换流站的改造经验,可窥见其技术突破的核心——直流控制保护系统的国产化替代。政平站原使用国外2000年设计的控保系统,因芯片停产导致维修困难,而升级后的国产系统不仅解决了“卡脖子”问题,故障率也显著下降。上河变很可能采用了类似路径,用自主可控的硬件和算法重构变电站的“神经系统”。这种升级不仅是设备的简单更换,更涉及对电力调度、故障响应等底层逻辑的重构,如同为老站植入全新的“大脑和神经”。
迎峰度夏的“定海神针”
此次改造的时间节点颇具深意。6月中旬的投运恰逢江苏夏季用电负荷攀升期,上河变作为淮安电网的枢纽,其增容直接提升了区域供电可靠性。国网将此类工程列为“迎峰度夏重点工程”,正是因为新主变能在用电高峰时多承载约50万千瓦负荷,相当于为淮安新增一座中型火电厂的调峰能力。从市民视角看,这意味着极端高温下的停电风险进一步降低;对工业用户而言,稳定电力供应能减少有序用电对生产的影响。正如一位现场工程师的比喻:“以前是老马拉重车,现在换上了高铁动力组”。
绿色转型中的枢纽角色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上河变的升级被赋予更深层意义。其1000兆伏安主变不仅能消化本地风电、光伏的波动性出力,还为未来大规模新能源接入预留空间。这种前瞻性设计类似于在高速服务区提前扩建充电桩,以应对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增长。此外,配套的智能化监控系统可实时优化潮流分布,减少传统调度中的“绕远路送电”现象,初步估算每年可降低线损超千万度——相当于5000户家庭全年用电量。
这座已服务淮安多年的老站,正以“中国芯”为引擎,书写着新型电力系统的基层实践。当夏夜的空调再度吹出凉风,当工厂的生产线持续运转,这些平凡场景背后,是无数像上河变电站这样的电力设施在默默支撑。它的升级不仅是一次技术迭代,更展现了中国电网从“跟跑”到“领跑”的转型决心。
本文由作者笔名:纪晓岚 于 2025-06-17 09:31:25发表在本站,原创文章,禁止转载,文章内容仅供娱乐参考,不能盲信。
本文链接: https://www.huaian.me/wen/363.html